时间:2025年07月24日 07:58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北大荒精神,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中华大地,承载着几代人的奋斗记忆,也照亮了新时代前行的道路。在建三江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北大荒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无数像我一样的新时代青年职工,在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交织中,展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
回溯历史,建三江的开发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上世纪五十年代,十万复转军人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北大荒。那时的建三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沼泽遍布、荆棘丛生,冬季漫长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四十多度。但先辈们没有被恶劣的自然条件吓倒,他们住马架子、睡地窨子,吃着粗粮野菜,靠着人拉肩扛,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垦荒征程。在这片黑土地上,他们用热血和汗水,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创造了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均为全国第一的现代化大农业基地的奇迹,也铸就了伟大的北大荒精神。
我出生在建三江胜利农场,成长过程中,北大荒精神就像空气一样,时刻围绕在我身边。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讲述他们年轻时参与垦荒建设的故事,那些质朴又充满力量的话语,在我心中种下了奋斗的种子。在学校,老师也总是用北大荒精神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不畏困难。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对这片土地和北大荒精神有了深厚的情感。
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回到建三江工作,成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员。初入岗位,我就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打交道,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记得有一次,在推广一项新的水稻种植技术时,很多农民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担心影响产量。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我和同事们挨家挨户上门讲解,还亲自在试验田示范种植,跟踪记录水稻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那段时间,我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皮肤变得黝黑粗糙。但每当看到试验田的水稻茁壮成长,心中就充满了成就感。经过努力,新技术得到了农民们的认可和推广,当年的水稻产量有了显著提高。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只要肯付出努力,勇于开拓创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正是北大荒精神中勇于开拓内涵的生动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三江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如今,这里的农业生产已实现高度机械化、智能化,无人机植保、卫星定位导航播种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作为新时代职工,我们肩负着推动建三江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工作中,我们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参与到各项建设任务中。为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我们也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关心关爱困难群众,为建设和谐美好的建三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北大荒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北大荒精神在建三江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见证了建三江从荒原到粮仓的巨变,也伴随着像我一样的新时代职工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在个人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建三江的发展续写新的辉煌篇章,让北大荒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单位:胜利农场有限公司第十管理区
作者:薄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