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讲好三江故事”职工征文作品】垦荒精神耀浓江 奋进征程谱新篇

时间:2025年08月05日 16:16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时光回溯至往昔,浓江农场有限公司前身是1971年由原黑龙江省建设兵团六师27团开荒营张英营长率领广大干部、职工、青年组建,1988年由原勤得利农场四分场筹建的农场。

开荒营张英营长的故事,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徐徐展开。张英,1926年生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授奖。1958年随十万官兵转业到北大荒。1969年底,27团党委决定在荒原上组建17连并任他为连长,他毫不犹豫的走马上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率领知青们在荒原上开垦耕地15000亩,收获粮食700多吨,他还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亲自率人到江边老房子拆旧砖,盖起了全团连队中最大的食堂,宿舍,建成了大晒麦棚,大水泥晒场及其他配套用房,当年开荒,当年打粮,为开荒新建连队树立了榜样。

1971年1月,27团党委决定调他负责组建开荒营并任开荒大会战副总指挥,他欣然领命,短短的一个多月,一支由各地知识青年为主力军的开荒营组建完成。2月13日,他代表全营250余名将士在“向荒原进军”誓师大会上立下“当年开荒建点,当年打粮,当年盈利做贡献”的誓言,随后率领全营将士迎风冒雪挺进荒原,在三江平原中心无人区打响艰苦卓绝的开荒建点大会战。当年创建的12个连队都在无人区站住了脚,完成了当年开荒,当年打粮,当年盖房,当年盈利作贡献的任务。张英领导开荒营工作多年,取得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师,团党委的表扬。

张英营长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披荆斩棘,于荒芜之地开垦希望。他们住窝棚、啃窝头,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让荒原变成了绿洲。

周涵达,1937年生人,1958年在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随十万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他是1958年和1971年两次浓江河大开发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在勤得利农场担任过技术员,连长,参谋,科长等职,在开荒第一线艰苦奋斗了20多年。哪里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领导信任他,知青们尊敬他,他是北大荒的第一代垦荒人,是我国军垦事业发展的见证人,是中华大粮仓建设的参与者,他是知识分子的榜样,优秀的共产党人。

1971年2月,27团迅速组建了开荒营,在老垦荒人率领下,250多名热血青年高举着“向荒原进军”的大旗迎着风雪孤军挺进三江平原腹地,在远离大本营的沼泽水网地带开荒建点,在百里无人区打了一场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开荒大战。

八年间,开荒营将士继承发扬老垦荒人创立的北大荒精神,在无路,无饮用水,到处是塔头,水泡子和厚厚白雪的恶劣环境下艰苦奋斗。夏季忍着蚊虫叮咬和饥渴,昼夜开荒播种,冬天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伐木建点。到1979年底,全营创建了17个连队和配套单位,累计开垦耕地55万亩,人员从创建初期的250多人发展到3800多人,全营官兵胜利完成了师团党委交给的任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浓江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建三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沿着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如今,当我们回顾建三江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建三江的这七年,浓江分公司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科技的光芒照亮了广袤的田野,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在田间穿梭,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

我是浓江农场的一名统计兼出纳员,同时也担任女工委主任。在这片充满希望与奋斗的北大荒土地上,老一辈北大荒人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在新时代展现出北大荒女职工的独特风采。

老一辈北大荒人怀揣着梦想,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披荆斩棘,将荒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大粮仓。他们住地窨子、啃窝头,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依然坚守,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让我深感敬佩。

在我的工作中,统计和出纳工作要求严谨细致,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数据都关系到农场的发展决策,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需要精准记录。就像老一辈北大荒人对待开垦土地一样,我对待每一项任务都全力以赴。有一次,在进行年度数据统计时,遇到了数据混乱的难题。我没有退缩,而是像老一辈北大荒人面对困难时那样,静下心来,仔细核对每一份原始资料,反复计算,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准确的统计报表。

作为女工委主任,我积极组织女职工们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鼓励大家在工作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我们成立了学习小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在农场的各项工作中,女职工们都展现出了坚韧、细致和创新的品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北大荒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虽然不用像老一辈北大荒人那样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但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带领女职工们在浓江农场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北大荒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好浓江故事,就是要将这些奋斗者的故事传递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浓江建设和发展的来之不易。每一个浓江人都是浓江故事的讲述者,我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变迁。这些故事,是对北大荒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激发广大职工“爱北大荒、爱浓江、爱家园”深厚情怀的源泉。

在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五四运动 106 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更应牢记北大荒精神的内涵,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指引,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我们要像当年的开荒营战士一样,在工作中勇往直前,为建设“美丽浓江”汇聚磅礴力量,向着“三大一航母”伟大目标奋勇迈进。让垦荒精神在新时代的浓江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单位:浓江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

作者:于鸿溥

一审:冯金明

二审:高鹏飞

三审:任俊青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