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7月28日 08:04
来源:七星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刘晓明
点击量:
本网讯(刘晓明)盛夏时节,七星农场高标准格田里的水稻正抽穗扬花,稻香漫过田垄,穗浪层层起伏,藏着别样的“丰”景。科学改造后的土地,每一寸田垄都镌刻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实践印记,那些看得见的增产数据、摸得着的智能设备,正悄悄诉说着格田改造带来的“蝶变”故事。
“我这400多亩地,原有60多个小池子,池埂占了不少耕地,地势也高低不平,机械作业绕来绕去特别费劲。”第十二管理区种植户李树柏蹲在田埂边,指着眼前规整的稻田说道,“去年格田改造后,整块地规划成20多个大格田,一下子多出10多亩耕地,不仅管理方便,机械效率也提高了,到秋粮食增产1.5万斤,效益立竿见影。”在第十二管理区,像李树柏这样的受益者有40多户,1万余亩耕地通过标准化改造焕发新生,成为粮食增产的“潜力股”。
高标准农田的“高”,不只在于粮食产量高,更在于建设、管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格田东西长101米、南北宽200米,可不是随便定的数。”管理区主任周子健道出其中门道,“这个规格正好适配插秧机往复28个来回,一个往复能插1.08亩地、用苗36盘,机器一次带苗就能插到头到边,机械效率提上去了,成本自然降下来。”七星农场打破传统田块布局,让格田尺寸与农机作业“严丝合缝”,成了节本增效的关键一招。这些高标准格田的“玄机”,就藏在科学设计的尺寸里。
田埂上的智能设备,更让农田有了“智慧脑”。“以前灌排水,顶着大太阳挖埂子,累得直不起腰;现在手机一按,闸门自动开关,省力又省心!”李树柏指着田间的智能灌排阀门笑道。不止于此,物联网虫情测报灯、土壤检测设备、小气候采集仪等“科技利器”遍布田间,实时将墒情、虫情、气候等数据传回数字云平台,为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决策提供精准依据。农机与农艺牵手,数字与土地相融,让耕种管收全流程变得科学又高效。田畴如画,仓廪可期。七星农场通过高标准格田改造推动“五良”融合,让每一寸耕地释放最大潜力,为丰盈“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七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