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讲好三江故事”职工征文作品】在三江的春风里播撒希望的种子

时间:2025年08月04日 08:14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清晨的露珠还未从树枝上滴落,大班的孩子们已经眨着明亮的大眼睛,听我讲述那张泛黄的《建三江垦荒图》。图上密密麻麻的帐篷像撒在沃土上的种子,孩子们问着童真的为什么,我握着他们稚嫩的小手,望向远处正在春播的万亩良田,忽然懂得:教育就是要把历史的年轮,化作孩子们掌心的温度。

一、让老物件在童趣中苏醒

“今天我们的时光宝盒里藏着三个宝贝。”晨间谈话时,我举起党建示范点打造的回顾历史区域中的煤油灯、桦树皮日记和磨得发亮的镰刀。孩子们轮流抚摸这些带着历史痕迹的物件,感受岁月的它们的洗礼。我们在音乐区组建“小镰刀乐队”,用三角铁模仿收割的节奏,用纱巾演绎麦浪的翻滚。当孩子们把自制的“桦皮画”贴在走廊墙上时,那些拓印着指纹的线条,恰似垦荒路上蜿蜒的车辙。

二、让血脉在对话中延续

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农场老党员代表、建场老职工走进教室。老人颤抖的手在电子白板上画出当年的地窨,“这是我们的热炕头,这是存粮的地窖......”随着老人的讲述,六岁的乐乐突然跑过去抱住他的腿:“爷爷,我也想帮你做些什么。”家长群里随即掀起“寻宝热”:有的翻出1965年的劳动奖状,有的找出印着“开发北大荒”的搪瓷缸,这些带着家族体温的物件,串起了三代人的记忆。

秋天,我们在主题墙上贴满孩子们画的“未来建三江”。有的画着机器人插秧机,有的描绘智慧农场,年幼的孩子用歪扭的字迹写着:“我要种会发光的稻子,让农民伯伯走夜路不摔跤。”窗外的天已经微凉,教室里却涌动着春潮。当孩子们用采来的柳条编成"精神传承环"时,我忽然听见时光的回响——那是1957年垦荒队的誓言与2024年童声的共鸣。在这片永远年轻的黑土地上,教育的犁铧正翻开崭新的篇章。

单位: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幼儿园    

作者:刘涛

一审:冯金明

二审:高鹏飞

三审:任俊青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