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7月30日 08:26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踏上建三江这片广袤黑土地,他的殷切嘱托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在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五四运动 106 周年的光辉节点上,回望建三江的发展历程,我感慨万千,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平凡岗位都承载着伟大的使命。
我是建三江分公司基层的一名普通职工,在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这里没有聚光灯,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项目,有的只是日复一日与土地、农作物打交道的琐碎日常。可正是这份平凡,让我对 “讲好三江故事・赓续垦荒精神” 有了最真切的体会。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但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击。面对复杂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多变的农作物生长问题,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时,农户们不信任的目光和质疑的话语,像一根根刺扎在我心里。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胜任这份工作。
然而,前辈们的坚守和付出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有一位老同事,他在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几十年,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总能在田间地头看到他的身影。他对每一株农作物都了如指掌,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常说:“咱搞农业技术推广的,心里得时刻装着农户,只有把技术送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增产增收,咱的工作才有意义。”
在老同事的带动下,我沉下心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农户接受新的种植技术,我跟着老同事一家一家走访,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新技术的优势,用实际数据说话。遇到有顾虑的农户,我们就主动提出先在他们的地里做试验,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打消他们的疑虑。
有一年,我们推广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技术,一开始很多农户都不愿意尝试。我们没有放弃,选择了一户比较支持我们工作的农户,在他家的稻田里全程指导种植。从播种、育秧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严格把关。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泡在稻田里,仔细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种植方案。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这片采用新技术种植的稻田获得了大丰收,产量比往年提高了不少。看到农户脸上洋溢着的喜悦,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主动找我们学习新技术。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顺利,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还有很多新技术需要我们去推广。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见证了建三江农业的飞速发展。从传统的人工劳作到现在的机械化、智能化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植、精准管理,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我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农业技术推广员。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深刻体会到,在新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垦荒者”。虽然我们的岗位平凡,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对工作的热爱,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勇于创新,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建三江的发展故事还在继续,垦荒精神也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作为新时代的职工,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实现 “三大一航母” 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是建三江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单位:浓江农场第四管理区
作者:厉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