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7月24日 07:58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西边的天空,似被点燃的画布,晚霞如同一簇簇燃烧的火焰,肆意地在天际蔓延,将整个苍穹渲染得如梦如幻。那浓烈而绚烂的色彩,仿佛为疲惫的世界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每一抹红都像是希望的种子,在观者的心中悄然播撒。夕阳的余晖倾洒而下,我伫立在高处,极目远眺,家乡的轮廓在袅袅炊烟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
各家各户的烟囱,仿佛是大地伸向天空的触角,炊烟从那里源源不断地涌出,像是一群迫不及待想要拥抱天空的精灵,你追我赶地向着夜空中攀升。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如粗壮的树干,浓烈而厚重;有的似轻柔的纱幔,轻盈且飘逸;有的仿若淡淡的薄雾,空灵又宁静;有的恰如灵动的丝带,潇洒而自在。在晚霞的映照下,这些炊烟为家乡的小城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韵味,让这座小城愈发显得美丽动人。
家乡的炊烟,随风飘荡,一年四季略有不同。春季万物复苏,春风浩荡,所以炊烟上升的较快 。夏日的炊烟冉冉升起,由于气压低,风向不稳,炊烟成散花状。秋天的炊烟由慢到快,把落叶吹到了空中,树叶纷飞,秋风萧瑟,人们急于把丰收果实收回来 。冬季的炊烟,由于冬天风大天寒,朔风凛冽,炊烟直奔空中,家家户户开始猫冬,为过春节做准备 。
炊烟上升的地方,表现人间烟火气旺盛。人们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前辈们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是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的接力与传承,才有了从量变到质变得结果,北大荒终于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建三江时说北大荒能发展到今天了不起!了不起的背后有更多的故事。
袅袅炊烟绕家乡,追忆往事历沧桑。1958年,为了屯垦戍边建设边疆 ,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10万名转业官兵从祖国不同的地方挺进北大荒,在东北大平原,三江流域和边境线上等亘古荒原深处,开始开荒种地建点,建设了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农场。
每当我看到炊烟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父亲就是五八年转业官兵的一员,从湖南乘坐专列来到了密山县城,然后徒步走到了855农场,当过连队指导员的父亲最后被分配到了第八生产队,从此开始了艰苦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垦荒事业。
哪里艰苦父亲就要求到哪里去工作。在1969那一年,来到了建三江青龙山农场开始了建设新农场的工作。随着农场的不断发展,搬迁到青龙山的人越来越多 ,家家户户冒起了浓浓的炊烟,笼罩着整个青龙山的上空。有的家庭烧煤,有的家庭烧木材,有的家庭烧柴草,各种颜色的黑烟随风飘荡,甚是美丽壮观。拓荒者在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烟火气不断上升而且更加浓郁,这是家乡兴旺发达的标志 。
炊烟笼罩下的家乡,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菜。入秋后,家家户户都要淹几缸酸菜,等到春节食用。我母亲亲自上阵,家里人帮忙,把自家园子里产的,新鲜水嫩的大白菜经过修理后,也淹了三大缸酸菜,这是过年不可缺的一道菜,好像这是北大荒人的特产似的。
还要准备好过年的柴火,那时学校放寒假后,我和小同学们就去山上拉烧材,什么杨木,桦木,柞木等十多个树种,只要是趟在大雪地里死倒木,我们就收拾装到爬犁上拉回家当烧材,一冬下来收获不少,足够烧一年半载的了。
新年渐渐近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时我们帮母亲买米,买肉,买面,买油等,然后用雪爬犁拉回家中。家里淹渍了好几缸酸菜也派上了用场,用猪肉粉条炖酸菜 ,整整炖了一大锅 ,这是北大荒人过春节的主菜,能够让你吃上好几天,春节吃猪肉炖酸菜,永远储存在我的记忆中 。
北大荒,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稻花香里说丰年”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当属春节时的炊烟。除夕之夜,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火红的对联贴在门上,爆竹声声,震耳欲聋,烟花在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在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中,炊烟缭绕,仿佛也被这喜庆的氛围感染,变得五彩斑斓。它们相互交织,相互辉映,你追我赶地向空中飞去,仿佛是在为北大荒人庆祝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年。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转,世事也历经无数变迁。然而,那一抹萦绕在心头的乡愁,却如同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变得宽敞平坦。但无论走到哪里,那炊烟里承载的家乡情,始终紧紧地牵绊着游子的心。炊烟里,是儿女们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家乡的养育之恩。我知道,我永远也忘不了家乡的炊烟,那是我心中永恒的温暖港湾。
单位:前哨农场有限公司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
姓名:田世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