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1月30日 06:21
来源:大兴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王建岭
点击量:
在美丽富饶的大兴农场,提起胡春光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曾做客央视焦点访谈,荣获三江最美新农人、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全国农村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他成功的秘诀靠的就是务实肯干的创新能力、靠的就是细致耐心的优良作风、靠的就是北大荒人勇于担当、拼搏进取的精神!
第一次见到胡春光,是在今年夏天的一个炙热的中午,他刚从稻田地里回来,炯炯有神的目光,透着果敢与坚毅。我们坐在荫凉处,胡春光讲述起他的创业史。
从开始种田以来,胡春光就树立了科学种田的坚定信念。2009年初,为了圆满完成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的试验项目。春节一过,胡春光就趟着过膝盖的积雪,直奔大棚基地而来。大雪封路,真的是寸步难行啊,他左腿拔出来右腿就陷进去,一路下来,两腿犹如被刮了痧,排满了密密麻麻的血道子。清理积雪,热汗与哈气融在一起,眉毛、胡须都挂满了白霜,像冰人似的。接下来便是摆盘、下种,育秧,随着秧苗的茁壮成长,春天来了。每天,胡春光像照看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稻苗,实时做好记录。就这样,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寒地水稻前氮后移、侧深施肥等新技术和小稻侧深施肥专用肥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人生的魅力,就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去面临一个新的问题。节本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增效又提上了日程。胡春光没有躺在国家专利上享受,而是请专家教授科研方向,与同行们反复试验,一遍遍地实践。同时,一头扎进书本里,查阅实验数据,寻找科学依据,全力提升自己的革新能力。胡春光把田间当成了家,每天双腿插进泥水里,和土、水、肥、苗较劲儿。经过整整一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创造出水稻“格田”种植的新格局,胡春光走在了农垦农业发展的最前列。
2019年春,为了验证自己的科研成果,胡春光豁出去了,把几年来他们老两口辛苦积攒下来的家底16万元全部拿了出来,开始对自家的500亩水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起初,老伴儿心里没底,哭着对他说:“你个败家玩意,好不容易攒点家底,咱们别折腾了,万一都折腾没了,咋办?”“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胡春光抱着老伴儿,自信地说:“我是科研带头人,我不投入,谁敢下本。你放心,相信我的能力。如果失败了,大不了我们从头再来。”胡春光的坚定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老伴儿,她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似地擦干泪水说:“那我就陪你再折腾一回,谁叫我跟了你呢。”
胡春光心里明白,科学创新就意味着牺牲,任何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的。他决心打破传统模式,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先行者。于是,胡春光将原来的204个小格田改成了现在的24个大格田,开创了“一路贯中、两侧为田、四周布渠”的农田规划新模式。当时,大家都为他这种做法捏把汗,但胡春光干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对所有敢闯敢干者的终极考验。走进待收的稻田,微风吹过,稻浪连着稻浪,一片丰收的景象。胡春光感慨地对我说:“您要知道,这满格子的稻穗,见证了我多少个不眠之夜呀。实践证明,我提出的格田改进法,不仅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增加了十多亩种植面积,多产了10多吨粮食,每年还以可节约各项生产费用近十万元呢。这只是我一家,全农场算下来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这时,他老伴儿笑呵呵地说:“现在看来,砸锅买铁地支持他真是干着了。”望着这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妻,我在想:朴实的话语,勤劳的付出,还有他们那种不服输的劲头,这不正是北大荒精神的传承吗?
心里有阳光,行动便不会有死角。这是胡春光常挂在嘴边的口头惮。2020年,胡春光在自家的田间地头打造了一处“金扁担便民服务站”,为周边种植户免费提供维修工具服务。有了这根“金扁担”,左邻右舍农户的希望就放在了他的肩上。
如今,在北大荒“二次创业”新征程的路上,胡春光始终不忘初心,凭借着自己过硬的种稻“能力”,带领乡亲们继续向水稻高产挑战。因为他深深懂得自己身上的重担,挑起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党员的责任与义务,而是所有种田人的金色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