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讲好三江故事”职工征文作品】三江潮涌处 垦荒薪火传

时间:2025年07月30日 08:26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在祖国东北边陲,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奔涌交汇之处,有一片被称作 “北大荒” 的土地。如今,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稻浪翻滚、机械轰鸣,早已告别了往昔的荒芜。在三江平原的怀抱中,红卫农场如同镶嵌在黑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默默诉说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垦荒者们用热血与汗水书写的壮丽篇章。

回望历史的长河,上世纪五十年代,十万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投身到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伟大事业中。他们怀揣着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告别繁华的都市和温暖的家乡,踏上了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那时候的三江平原,沼泽遍布、荆棘丛生,“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虽是对物产丰富的夸张描述,却也道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红卫农场的垦荒先驱们,住着 “马架子”,吃着窝窝头,白天挥舞着锄头开垦荒地,夜晚忍受着蚊虫的叮咬。但艰苦的条件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反而让他们愈战愈勇。他们用双手一点点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让沉睡千年的荒原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的四爷爷就是众多垦荒者中的一员。听他讲述,当年刚到农场时,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为了开垦出良田,他们在泥泞中拉犁、在寒风里播种,手上的血泡破了又长,长满老茧的双手见证着垦荒的艰辛。有一次,在开垦一片低洼的沼泽地时,突然遭遇暴雨,爷爷和工友们被困在齐腰深的泥水中,但他们没有退缩,相互搀扶着,咬牙坚持完成当天的任务。正是靠着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将一片片荒甸变成了万亩良田,为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光流转,垦荒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在红卫农场代代相传。如今的红卫农场,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取代了传统的耕作方式,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在这里生根发芽。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垦荒者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是管理区发展的灵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红卫农场的新一代建设者们,继承和发扬着垦荒精神,在这片黑土地上书写着新的传奇。他们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他们致力于生态农业建设,保护黑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还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将垦荒文化融入到职工群众的生活中,让垦荒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每年的丰收时节,看着金灿灿的稻谷铺满晒场,听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在田野间回荡,我总会想起爷爷那一代人的垦荒岁月。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我们这一代,更应该接过垦荒精神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奋斗。

在三江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垦荒精神是流淌在每一个红卫农场人血脉中的基因。它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挑战面前勇向前;它让我们明白,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未来,我们将继续讲好三江故事,让垦荒精神在黑土地上代代传承,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祖国的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单位:红卫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崔敬泽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