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8月05日 16:16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张智勇
点击量:
在祖国的东北边陲,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那便是建三江。这里曾是荒无人烟的沼泽之地,然而,勤劳勇敢的三江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在这里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垦荒史诗。
故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那时的建三江,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沼泽,蚊虫肆虐,野兽横行。然而,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垦荒者,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中,有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有经验丰富的老农民,还有一些妇女和儿童。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只为了实现心中的那个梦想——让三江变成一片富饶的土地。
在开荒的初期,困难重重。没有先进的工具,他们就用锄头、铁锹,一锹一锹地开垦着土地;没有住房,他们就住在简易的窝棚里,忍受着风雨的侵袭;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们就吃着粗粮野菜,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记得有一位名叫张大爷的老人,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依然坚持在开荒的第一线。他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和年轻人一起干活,从不喊苦喊累。有一次,他在干活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大家都劝他休息几天,他却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正是因为有了像张大爷这样的垦荒者,三江的土地才一点点地被开垦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江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沼泽地变成了一片片肥沃的农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江人民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忘记那段艰苦的岁月,没有忘记垦荒精神的传承。
在三江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叫李大姐的妇女,她的故事让人感动不已。李大姐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和丈夫一起参加了垦荒工作。在开荒的过程中,她不仅要和男人们一样干着重活,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有一次,她的丈夫在干活时不慎受伤,需要住院治疗。家里的重担一下子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她没有退缩,而是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每天既要去医院照顾丈夫,还要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同时还要参加开荒工作。那段时间,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她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在她的努力下,丈夫的伤很快就好了,家庭也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温馨。李大姐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三江人民的坚韧不拔。
除了个人的故事,三江还有许多集体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在开垦三江的过程中,各个集体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有一次,三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农田被淹,房屋被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三江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迅速组织起来,展开了一场抗洪救灾的战斗。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抗洪一线。有的人为了保护农田,不惜跳进齐腰深的水中,用自己的身体去阻挡洪水;有的人为了抢救物资,冒着生命危险,在洪水中穿梭往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三江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家园。这次抗洪救灾的战斗,充分展现了三江人民的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精神。
三江的故事,是一部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奉献的历史,是一部传承的历史。垦荒精神,是三江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三江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讲好三江故事,赓续垦荒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三江人民在开垦这片土地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所需要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将垦荒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三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垦荒者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三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铭记他们的奉献,传承他们的精神,让三江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在三江的大地上,垦荒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们的心灵;如同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携手共进,讲好三江故事,赓续垦荒精神,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单位:胜利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作者:张瑞
一审:冯金明
二审:高鹏飞
三审:任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