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实施全环节节粮减损 促农业节本增效

时间:2023年11月28日 10:47

来源:洪河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张志楠

点击量:

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以农业创新技术集成应用、农业特色示范区打造提升为重点,从种-管-收-储-销五个环节入手,打造节粮减损示范区,全环节贯彻“双控一服务”战略方针,规模化推进22项农业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依托叠盘暗室和烘干仓储两大基地建设,以集中供苗、本田标准化改造、无人驾驶插秧、智能灌溉、无人驾驶植保等多项新技术为支撑,以分段收获、大水分收获+低温烘干模式,提高稻米品质、多方合作进一步扩大增收渠道,辐射带动全场水稻种植,推进落实种-管-收-储-销全环节节粮减损、提质增效,经测算,累计节本增效约326-438元/亩。

狠抓源头管控,备耕成本“再节约”

公司贯彻“双控一服务”战略方针,统一供给肥料、种子、农业生产物资,锁定价格,不受市场价格浮动影响,打好备耕提前量,为种植户节本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大棚清雪作业采用手扶电动清雪机、小型拖拉机等配套机械,较常规人工清雪节约成本约4元/亩。采用电动播种覆土机统一作业,与常规全部依靠人力作业相比,节约成本约3元/亩。公司通过叠盘暗室工厂化集中供苗中心集中育秧,改变传统的分散育秧,可节省种子,减少成本,提前出苗6-8天,节约成本45.3元/亩,2023年集中供苗550栋,应用面积33000亩。公司将小池子改成大格田,增加种植面积2-3%,亩可增收56-78元。运用旱平免提浆技术,插秧前7-9天泡田,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同时采取“花达水”泡田,泡田期亩节水30-45m³,水电费节本约5元,机械作业节本约15元。公司1.05万亩水稻采取宽窄行插秧,保证每行水稻行距33*17cm,通风光照好,提升产量,窄行靠的紧,能抗风抗倒伏,亩增加效益75-105元。通过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插秧,可适时检测到土壤深度和肥沃度,自动调节施肥量,节省肥料约3公斤/亩,节本约8元/亩。通过无人驾驶插秧机插秧,可解放司机一名,节本12.5元/亩。通过应用轨道车替代人工,可运苗也可运肥,一次性运输秧苗100-120盘,可供近4亩地的秧苗用量,提高了运苗效率,节本9元/亩。仅备耕环节可节本增效约232.8-284.8元/亩。

科技赋能农业,管理尽显“数字化”

公司建设一处智能云平台,此平台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智能检测系统和加装在农机具上的智能控制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以及远程操控。在平台管理下,植保无人机可进行智能施肥施药,较常规人工施肥施药更精准、更均匀,可实现节本增效6元/亩;应用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每次灌水深约为3厘米,待水分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再灌下一次水,浅湿干灌溉减少了不必要的明排水,全生育期亩节水80立方米以上,有利于光合作用,同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全田可节省水量20%-30%,可节本增效41-75元/亩。

水稻分段收获,打好秋收“主动仗”

据专家测算,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情况较为严重,储备、消费和收获环节的总损失率为11.39%,其中,三种主粮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的收获平均损失率为4.09%。为更好控制产后损失和浪费,公司采取“割晒+拾禾”的方式收获水稻22.8万亩,占水稻全面积的40%。通过分段收获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突发和极端雨雪天气对水稻收获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大机械使用率,减少机械作业费用,降低粮食水分,推进粮食提早变现。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元道经纬相机定点拍摄照片及视频,更好地控制割晒过程。合理调配机车,大幅度减少落粒损失,机收减损效果明显,综合损失率可控制在2%以下,亩较常规减少收获损失50斤以上。分段收获可减少损失1-4%,加快粮食销售,可提早上市5-10天,亩增收22-24元。

补齐烘干短板,粮食用上“烘干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年统计,从收获到零售各环节全球粮食损失率达14%,相当于12.6亿人口一年的口粮。我国粮食在储藏和加工等产后环节,每年损失量也高达700亿斤以上,数量惊人。除去食物浪费等人为浪费,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为减少产后环节浪费,公司引进500吨粮食烘干塔和300吨低温循环式成套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1500余吨。烘干设备采用低温烘干技术,循环烘干时,其循环次数可比横流烘干机少,能保证物料烘干后的均匀度,降低水稻惊纹粒,减少物料破碎,提高整粳米率1%,更可智能控制热风温度,在确保烘干速度的同时,也保证烘干稻谷的品质,提升口感。烘干塔搭载进口在线水分仪,达到安全水分自动停机,可实现远程智能化操作。烘干仓储设施除了为标准化种植的3.62万亩水稻提供服务,还可面向种植户提供有偿服务,增加营业收入。

坚持市场导向,掌握粮源“控制权”

通过烘干仓储基地存储的粮食,由公司统一销售,以量取胜争取价格优势,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每公斤增加0.02-0.04元差价,每亩可增收24-48元。在加工环节,与创业双盛米业、乔府金谷等合作对原粮进行加工、包装,在嘉兴市销售大米,提高附加值。与重庆双福津福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重庆市场提供5000吨优质大米。与上海首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其代收代储水稻15万吨,预计利润可达450万元。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