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征文大赛】乌苏往事

时间:2023年08月02日 16:41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冯金明

点击量: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文学作品征文大赛

乌苏往事

莽莽苍苍的完达山逶迤北上,在这里撒下了点点青山;清波荡漾的乌苏里江日夜流淌,在这里留下了片片芳草。青山绿水间,孕育出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北边陲。这,就是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

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03万亩,南部是风光秀美的挠力河湿地,塔头点点、水波涟涟;东北部是水草丰茂的大草原,风吹草低、牛羊成群;西面有省级地质公园喀尔喀山,石林高耸、叠岩层层;东面就是“歌儿满船鱼满舱”的乌苏里江。

据考证,公元前4100年左右,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1964年以前,在东安镇就曾多次发掘到石器和陶器,1984年又发掘出大量明清时期的出土文物。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位于公司南部的东安镇,曾是乌苏里江边的三大重镇之一。元朝时这里叫诺罗噶珊,明朝叫诺罗路,清代叫挠力口子。1917年,这里还是当时饶河县的衙门所在地。也是瓦尔喀人和赫哲人渔猎产品的集散地,商号林立,交易繁荣,热闹非凡。这块土地,当年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第七军的根据地之一,在这里,曾发生过抗日联军与日本鬼子的激烈战斗,无数烈士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

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的开发建设始于1956年。在党中央批准了王震将军关于在黑龙江省建设大型国营农场的报告后铁道兵8509部队的近千名战士响应号召,顶风冒雪,日夜兼程,开赴饶河抚远交界之处。一九五七年一月,人们在翻开新年日历的同时,也把一个新农场的牌子挂了起来,8509部队的番号也就成了今天的场名。

建场初期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新鲜蔬菜,就给每个生产队发一盘石磨,磨黄豆做豆腐。当时的很多连队的司务长每天的任务就是跟炊事员一起推磨,供应全连一百多人吃豆腐,来不及就吃小豆腐,所谓小豆腐就是豆腐连豆腐楂在一起和一和,弄点菜叶子和一和,就当菜吃了。

当时的五分场九队是由浙江军区转业来的官兵组成的,刚到老迟山时,没房子住,60多人挤在一间40多平米的草房里。但是,困难挡不住历经战争洗礼的垦荒战士,他们顶风冒雪来到荒原上,砍树割草,盖草棚子,苦战8天,建成了85个马架子。大家喜迁新居,又唱又跳,并把9队命名为“西湖新村”。

红红的荒火烧起来了,沉睡千年的处女地露出了笑容。该播种了,可既没有牵引车,又缺少播种机。怎么办?垦荒战士们可不想错过这个宝贵的春天。于是,有牛的,用牛拉犁,没有牛的,就用人拉犁,连犁也没有的,就用削尖的木棍在地上扎个眼,撒上几粒豆种。英雄的垦荒者们,硬是靠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让沉睡千载的处女地,献出了丰硕的果实。

当年冬天,从北京传来消息,为了建设人民大会堂,急需完达山上的百年红松。任务一下达,八五九人便怀着庄严而又激动的心情,夜以继日的全力突击。并创造了“飞爬犁”、“冰道”等运输方式。

伴着雪花拉起大锯,和着歌声浇筑冰道,机车在“冰道” 中轰鸣,一根根粗壮修长的红松,通过“冰道”走出了原始森林,走向了祖国的心脏。伐木的过程中是很艰苦的,但大家都没有退缩,还编了一首歌“我们的冰道真正好,唉,真正好,好象白玉带两条,唉,白玉带两条......”,来鼓舞士气。

拓荒的号角一次次吹响,复转官兵、支边青年、下乡知青,以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一批批垦荒大军如百川归海,纷纷来到八五九,参与向荒原进军的伟大行动。他们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前赴后继,垦荒建场。历经三代八五九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终于将漠漠大荒,建成了闻名遐迩的共和国大粮仓。

八五九的经济在快速发展,八五九的社会在日益进步,如今,八五九已经变成了美丽的农垦新城,白天商贾云集,夜晚灯火璀璨,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平,充满着勃勃生机。

七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山间的青松依然青翠挺拨,日复一日地增加着新的年轮,乌苏里江水依然滚滚东去,年复一年的奔腾不息。八五九人站在新的起点上,奋发进取,向着既定的目标大步前进。


姓名:李宝森

单位:八五九分公司第五管理区

一审:冯金明

二审:高鹏飞

三审:任俊青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