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概况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三江概况 > 农场概况
七星农场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16:32

来源:七星农场

作者:张元强

摄影作者:李玉珍 张元强

点击量:

七星农场始建于1956年,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总控面积1028平方公里,下辖20个管理区,总人口2.47万人,从业人员0.94万人,拥有耕地面积126.4万亩、大小河流7条、林地12.19万亩、草地9.52万亩,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单位”“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10余个国家级荣誉。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三省,首站就来到七星农场,提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的殷殷嘱托。七星农场牢记总书记重托,致力于让中国饭碗装更多优质的中国粮食”,大力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建设,重点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和智慧农业品质提升工程,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100.8万亩,标准化格田改造36.1万亩,江水灌溉面积近60万亩,优良水稻品种覆盖率达100%,优质特色水稻种植比例达50%以上,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8%以上,年粮食生产能力达15亿斤以上,累计为国家贡献商品粮超过400亿斤,荣登全国农垦“单产提升农场和高产样板田”榜单。

七星农场大力构建“感知-决策-执行”为导向的智慧农业闭环体系,推动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板。农场整合院士团队及科研院所资源,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构建农业AI大脑,在田间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无人机巡田等设备,实时采集土壤墒情、作物长势、气象灾害等数据,实现万亩农田的“天-空-地”立体化监测。云平台对海量数据分析建模,在浸种催芽、育秧、插秧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自动生成精准农事方案,耕种管收全过程智能化水平达90%以上,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决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79%,成功获批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成为粮食丰产丰收的底气和“密钥”。

七星农场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全力打造母子品牌矩阵,开发以“建三江”和“衣食饭碗”双品牌为核心的七星香米、鲜食玉米等产品10余款,并探索发展设施农业、围城经济和水产品养殖,打造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徐一戎寒地稻作文化基地、机场稻田画等7个网红打卡地,构建“认养+合作+金融”休闲农业新模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入选黑龙江省“旅游名镇”,被评为“黑龙江省100个值得去的地方”之一,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前进中的七星农场,将立足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全力打造引领全国的“智慧农业”样板区,努力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企业增活力、职工增收入,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王毅.jpg

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角。李春霞 摄.JPG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