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都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米都要闻
大兴农场以“精”破题 管理赋能实现质效双赢

时间:2025年07月30日 08:08

来源:大兴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兰光博

点击量:

本网讯(李双双)仲夏时节,万物并秀。大兴农场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现场,清晰呈现的“路线图”、一组组亮眼数据、交流中亮出“成绩单”,清晰勾勒出农场上半年逆势奋进的经营轨迹和成果。面对复杂市场环境与改革发展重任,农场以“精”字破题,向经营管理要效益,一幅以精细化管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广袤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精打细算财务管理挖潜增效成果丰硕

“我们要牢固树立‘全面经营、全程管理’理念和‘过紧日子’思想,团结一心,开拓创新,坚决打赢打好强化管理专项清收化债攻坚战。”近日,在大兴农场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波坚定地说。

上半年,大兴农场在财务管理上做足“精细”文预算管理成为降本“紧箍咒”,通过严格执行“减费降债”要求,严控六类费用支出,预算执行精准度显著提升。指标达成更是亮眼:农场预计利润指标4046万,上半年完成利润5519万元,超额36.4%,展现了强劲的盈利能力;营业总收入完成21082万元,完成了54.1%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土地外增利648万元压缩财务费用支出近200万元。在资金运作上,农场科学谋划,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优先偿还历史债务1.52亿元

这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是大兴农场上半年精打细算、深挖潜力的最佳注脚。它不仅擦亮了“精细管理”的金字招牌,更为农场轻装上阵、冲刺下半年、实现全年经营目标铺就了坚实的财务基石。

精密织网内控体系筑牢企业发展根基

“规矩立则方圆成,内控严则根基稳。我们必须将制度建设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农场发展构筑坚不可摧的防线。”大兴农场纪委书记杨武的话语掷地有声。

上半年,大兴农场持续扎紧制度“篱笆”。聚焦关键领域,修订完善涵盖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等核心制度10余项,实现内控流程“全覆盖”、责任分工“无盲区”,织密了规范运行的防护网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农场强化“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问效”的全链条管控。内控小组下沉一线,对基层单位费用支出开展精准的“事后验收与审核”,仅此一项便直接节约成本36万元,让刚性约束真正成为降本增效的“守护神”和堵塞漏洞的“防火墙”。

农场视资源资产为生命线,管理力求“精”益求精。在耕地资源管理上,严格执行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实现合同签订率100%,高效收缴土地承包费2.6亿元,并盘活落实新增耕地资源4700余亩,为稳产增收拓展空间。资产管理同步发力,严格资产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国有资产清查盘点,彻底摸清“家底”,着力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精密的内控之网,正为农场行稳致远提供着最坚实的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撑。

精准发力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提质升级

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大兴农场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精准施策,让科技真正成为驱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硬核引擎

上半年,大兴农场在广袤田野上精准落子,以科技之笔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粮食安全根基稳固如山,全面落实粮食播种面积81.3万亩,筑牢了产能基础。农业投入品集团化运营交出满分答卷,种子3356.8吨、肥料19194.7吨精准直达,实现计划面积100%覆盖,降本增效显著。

标准化与科技示范引领潮流。大兴农场精心打造的“七线九点”科技示范带(点)成为亮丽风景线,推动农业环境常年保持“五边”“四清堂”高标准。大兴农场标准化格田改造面积已达21.6万亩,筑牢粮食安全根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形象进度85.6%,为秋收生产打好了“提前量”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绿色全程可追溯、绿色种植认证面积均达46.5万亩,有机认证面积突破2万亩。

核心驱动力在于农业科技的精准应用与融合创新。农场大力集成推广22项农业前沿技术:叠盘暗室育秧2万亩、侧深施肥32.8万亩、水稻变量施肥0.75万亩……一项项精准落地的技术,让黑土地焕发新活力。产学研深度融合结出硕果,与东北农大、八一农大、中国农科院合作的6个重点项目在黑土地上扎根,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精准发力的科技赋能,正为大兴农场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让丰收的希望更加可感可及。

精耕市场营销创新擦亮富硒“金名片”

“酒香怕巷子深。我们必须创新营销思维,精耕细作市场,把大兴硒米的稀缺价值和高端品质,精准广泛传递出去,叫响‘兴岛绿源’品牌!”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波在部署营销工作时着重强调品牌战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兴农场以创新营销破局,稳步开拓发展新局。其关键抓手在于定制农业与品牌创建:农场5个管理区与建三江创投公司成功签订“我在三江有亩田”水稻委托种植协议,并与“广东省健康饮食文化协会”试探性合作,开启个性化、体验式的“高端定制农业”新模式。同时,农场聘请专业公司对自有品牌“兴岛绿源”展开更系统、高效的品牌建设。通过分阶段优化产品品类、打造产品阶梯、完善品牌形象管理等举措,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与市场适配性,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

渠道拓展上,农场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线下精准对接高端市场,依托昆山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贸易有限公司,推动大兴富硒米纳入“长江三角洲计划”,截至年底预计签订10家富硒大米“定点专供”超市;线上则借助抖音、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50余场直播带货活动,将“兴岛绿源”系列富硒农特产品的高端、稀缺、健康属性,直接且生动地传递给终端消费者。

品牌认可度和声望在持续推广中节节攀升。持续开展“全民营销”,并组织了4次主题鲜明的推广活动,不断强化大兴富“硒”核心卖点,讲好品牌故事。这一系列精耕细作的营销组合拳,成功放大了“兴岛绿源”品牌效应,“金名片”的含金量与市场认知度显著提升。

回望来路,精细化管理是大兴农场逆势上扬的核心密码;展望前程,这份“精”益求精的执着,正汇聚成秋收田野上最厚重的希望。管理升级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大兴农场以管理之“精”,谋发展之“进”,在广袤黑土地上续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