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牢记初心担使命 砥砺奋进新时代

时间:2023年04月24日 08:12

来源:前锋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王秀娟

点击量: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常考常新,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王双福同志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始终牢记初心,勇担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努力谱写好干事创业的新篇章。

模范带头强班子,攻坚克难勇当先

2019年1月,王双福同志被任命为第十管理区主任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管理区的每个地号,走访了管理区的每一个种植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召开班子成员会议,针对管理区当时人心涣散、生产滞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为了打好农业“翻身战”,王双福就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亲自带领技术员起早贪黑跑生产,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经常是每天早饭和午饭变成一顿饭,节省一切时间抓生产,大家都称他为农业战线上的“拼命三郎”。此外,他结合管理区实际情况,重新合理划分技术员包管的耕地面积,明确分工、严明标准,有效地促进管理区农业生产标准提档升级。农忙阶段,他经常凌晨2点多就到各地号指挥插秧生产工作。为了帮助困难户及时解决生产难题,保证进度,他还亲自下地为种植户抢修插秧机,有时还带着党员干部帮着种植户起苗、拉苗、运苗。在他的模范带领下,管理区班子成员积极转变了工作作风,有效提高了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快速提升了管理区的班子凝聚力及工作效率。年来,第十管理区先后作为分公司、农场有限公司的农业生产示范现场,从原来的落后单位稳步跻身为先进单位。

算清账目强管理,敢于亮剑树正气

刚来第十管理区时,翻开账本一看,等待他的是一个经济效益差、有着呆死账的单位,这让他顿时感到身上背负起了一股沉重的压力,面对清欠旧账这块硬骨头,打退堂鼓却不是他的性格。

为了确保清欠行动取得预期效果,管理区成立专门的清欠小组,王双福带领大家做了充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把最难的户留给了自己。并且召开管理区大会,明令通知欠款户,如拒缴土地承包费,则收回其土地重新发包,用土地流转资金抵顶欠款。这使得欠账户受到极大的震动,随后以各种手段进行阻挠。王双福面对接二连三的电话威胁、恐吓、无理上访取闹,他无所畏惧,坚决不手软,始终把国家和农场有限公司利益放在首位。一些交不了上打租又想占有土地资源的人,找到了王双福的许多老朋友,但都被他一一回绝。他说,朋友归朋友,工作归工作,原则是不能让步的。如果拿我当朋友的人,就一定会理解我的,那些说我不讲情谊的人,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朋友。

年来,在王双福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欠款户都主动履行了上缴土地利费义务,清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对于拒不缴纳土地利费的欠款户,管理区严格执行农场1号文件相关条约,收回其土地承包权,按照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公开竞拍发包,这有力的维护了国家和农场有限公司的利益,在管理区树立了正气,并形成了按时上交利费的良好氛围,管理区也按时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

科技创新强引领,绿色“稻”路谋发展

为了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王双福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农业增效新途径,利用第十管理区处于二抚路沿线交通便利、距离场区较近等地理位置优势,结合农场生态产业的发展战略,借助农场有限公司“科技示范走廊”项目,高标准打造管理区科技示范田,积极引导职工群众结合自身条件,大胆尝试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经济项目。2020年,王双福帮助种植户纪加斌在二抚路协调种植水田600亩,建立“蟹稻共作”试验示范基地,全面积按照绿色有机水稻管理标准进行种植,培育出绿色无污染的“稻田蟹”和“蟹田稻”。

为顺利实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的经营目标,王双福采取得了党员“红色责任田”+产业“绿色蟹稻田”的形式进行对接帮扶,从协调钩机挖掘暂养池到地点环境治理,他都一直蹲守现场指挥,亲力亲为帮助解决各种生产难题,成功打造了一个高标准的特色种养示范点,也成为了一处学习借鉴的“鲜活教材”,曾多次迎接黑龙江省、集团、分公司领导前来调研指导,成为农场有限公司“双水双绿”工程的先锋。

俗话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双福从不以为自己是管理区主任就该端架子、摆姿态,在工作中,他起早贪黑、吃苦在先、模范带头,在他的带动下,全区自觉形成了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2022年,王双福同志被建三江分公司委员会评为“第二届青年五四奖章先进个人”。在成绩面前他没有骄傲,仍然一如既往,脚踏实地干着自己的工作,始终保持着舍我其谁的胆气,强国有我的勇气,坚定地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