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红色“引擎”激活振兴“春水”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07:40

来源:胜利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王志弘

点击量:

春景熙熙,万物复苏。走进胜利农场第六管理区,水稻田泡田水满如明镜,为搅浆作业做好了准备,田间地头高高飘扬的党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党员干部佩戴着“党员志愿者”红袖标,在水稻育秧棚区检查秧苗长势,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这一幅幅画卷,正是胜利农场将党建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以红色“引擎”激活企业振兴发展“一池春水”的真实写照。

胜利农场紧扣“党建引领生产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主线,通过打造“稻海红芯”特色品牌、创新“双联四驱”工作机制、深化垦地共建等举措,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双联”模式 织密党业、党群联动网络

今年,胜利农场围绕建三江分公司关于“红色稻路”党建品牌建设部署要求,以创建科技集中应用示范区为载体,精心培育“稻海红芯”特色党建品牌,通过构建“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以“支部联动、党群联心”着力解决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难题,切实将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春日里的北大荒,黑土地上冰雪消融,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位于胜利农场第六管理区农业创新技术集成示范区的“稻海红芯”党建示范点宛如镶嵌在黑土地上的明珠。这里不仅是新技术的试验田,更是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的实践场。

示范点以第六管理区党支部为主阵地,联合机关生产、经营支部、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建立跨支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围绕科技创新、农业生产等议题开展联合议事,形成“问题共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协作模式。通过支部联动,打造链式战斗堡垒,实现跨领域协同攻坚。

为了激活基层治理末梢,胜利农场以“党群联心责任区”为纽带,设立“田间服务岗”,将党员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块田垄、每户农家。通过“联责任田亮身份树标杆,联农户家亮承诺践初心,联产业链亮成效展担当”的“三联三亮”机制,将党员与具体田块绑定,与具体农户对接,将党员作用嵌入水稻全产业链,通过党员在科研、技术、服务等岗位的先锋示范,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

同时,胜利农场还创建了“党群联心台账”,动态记录技术指导、诉求响应、问题解决等服务轨迹,将联户实效与党员积分制考核深度挂钩,形成“联有目标、联有路径、联有质效”的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党员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联动”,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效能。

在广袤的稻田之海中,在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下,党建的核心作用正与稻田的生命力互利共生,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贡献着巨大力量。

四驱赋能 激活全面振兴红色动能

在“稻海红芯”党建品牌创建中,“双联”工作机制将支部与党群和企业主业紧密联系,而“四驱”机制以高效率、强动能的“红色引擎”推动现代农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科技引擎,驱动现代农业创新提升。胜利农场依托农业创新技术集成示范区,全面打造技术集中应用场景,将标准化格田改造、叠盘暗室育秧、无人驾驶、分段收获、秸秆全量还田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党支部定期组织农户现场观摩,让农户更直观地感受新技术带来的优势。最让群众津津乐道的,是党支部已经推广了近二十年的分段收获技术。从春播时的"横插竖割"种植布局,到秋收前割晒机械的集中调配,通过支部指导、党员示范,党支部用“铁脚板+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分段收获技术,使管理区粮食综合损失率降至3%以下,亩均增效50-70元。

服务引擎,驱动民生保障体系运行。第六管理区党支部围绕生产节点、工作重点和群众难点,创新实施“年初亮诺、季度评诺、年末兑诺”的党员承诺践诺闭环管理。这个党支部自2011年实施党员承诺践诺活动以来,建立涵盖春耕备耕、田间管理等8个关键环节的“农事承诺清单”,累计为农户解决农田排水、农机维修等生产问题1200余件,完成营区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400余项,群众满意度连续8年保持98%以上,培育出许山林、邓志民等各级先进典型。管理区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标兵”等荣誉称号。

生态引擎,驱动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在示范点划定“党员生态责任区”,对责任区内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处置、秸秆综合利用等环保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挂牌公示。采取“田间微课堂+云端教学”双轨培训模式,向农户传授侧深施肥技术等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打造低碳循环农业。第六管理区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面积占比10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3.18个百分点。

产业引擎,驱动产销融合增值模式。在示范点设立“党员品种示范区”,展示水稻品种特性、企业订单、收购价格的三维对比信息,让农户清晰直观地了解不同品种的市场价值。联合黑龙江省农垦胜利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创新“直播助农+品鉴体验”营销模式,由党员担任主播,通过直播展示示范点优质品种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等情况,吸引企业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助力农户致富。开展企业品鉴会,促进农户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拓展订单业务。

垦地共建 绘就融合发展新图景  

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洽谈对接、田间地头现场踏查……今年春季,经过多次沟通对接,胜利农场与小佳河镇党委共同谋划了垦地共建的美好蓝图。

针对资源整合壁垒突出、合作模式可复制性不强等难题,今年,胜利农场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建设到哪里”原则,与小佳河镇永丰村合作种植大豆1200亩,打造党建共建联建示范区,通过完善组织联建、阵地联用、活动联办等六个方面的“六联六融”工作机制,以“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闭环机制为抓手,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这是继前两年成功开展玉米、大豆跨区种植合作后,双方深化"党组织+产业"融合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垦地合作模式向可复制、可持续方向迈出关键步伐。

随着备耕春耕工作持续推进,胜利农场将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参与共建联建,在党建共建联建示范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宣传员、信息员、技术员、营销员、战斗员的“五大员”作用,实现党组织覆盖由“有形”向“有效”转变,党员作用由“被动”向“主动”升级,垦地合作由“单一”向“多元”拓展,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当党建红色基因融入现代农业肌理,当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胜利农场用实践给出了新时代国企党建的生动答案——党旗所指,就是丰收所向;民心所盼,就是奋斗所往。胜利农场必将通过这条越来越宽广的“红色稻路”,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新的篇章。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