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三江概况 > 三江信息
建三江信息2021年第9期

时间:2021年06月04日 09:38

来源:建三江管理局办公室

作者:李嘉琪

点击量: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建三江信

第9期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办公室              2021年6月3日

本 期 目 录

【现代化大农业】

二道河农场“三个结合”高标准推进夏管工作

大兴农场严把“四关” 标准化夏管促增收

前锋农场多举措提升本田管理水平促增收

洪河农场标准“三提升”促旱作农业提质增效

八五九农场推广播后苗前松一犁技术节本增效

七星农场实施表土剥离保护黑土资源

前进农场三项措施加强黑土地保护

前哨农场“稻草种土豆”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青龙山农场打好“三张牌”推动农业发展

红卫农场高标准开展农机清洗入库工作

【营销工作】

洪河农场开展“云端”劳动竞赛赋能营销工作

二道河农场“鹳乡”有机米进军绿色农产品市场

八五九“乌苏里江”大米与海南省总代理正式签约

【党史学习教育】

胜利“三驾齐驱”激活党史学习教育“神经末梢”

勤得利农场多维课堂奏响党史学习教育“四部曲”

鸭绿河聚焦“三个立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青龙山农场党史学习教育把握好“三个度”

七星农场“三大亮点”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创业农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现代化大农业】

二道河农场“三个结合”高标准推进夏管工作  一是夏管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各管理区及时召开夏管推进会议,走进旱平免提浆、格田标准化改造、叠盘暗室育苗、变量施肥、叶龄诊断、无人化作业、种养结合等示范户田间地头,通过示范田讲应用、树标杆、看效果,让典型经验入耳、入脑、入心,迅速掀起比农时标准、比科技应用、比工作落实的热潮。同时,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新技术转化成果。二是夏管与窗口展示相结合。按照集团、建三江分公司部署要求,精心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以示范带展示为窗口,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理念,全面展示先进技术、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运作,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不断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及市场竞争力。三是夏管与创新模式相结合。紧紧围绕“181”战略,构建农业产业新模式,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和“产+销”的订单种植模式。充分发挥“绿色智慧大厨房”作用,利用拼多多网上“鹳乡家园”销售平台、网络直播销售,不断丰富销售内容,提高销售量。全方位规划游客服务中心,实现旅游+销售+党建+产业+扶贫体系,形成新的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确保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二道河农场  宋庆国)

 

大兴农场严把“四关”标准化夏管促增收    一是严把水层管理关。组织12个管理区技术人员“跟踪式”服务,做好水层管理,按照“浅干湿”灌溉方式,以浅水灌溉为主,避免长期深水淹灌,为水稻秧苗壮根、壮秆和足蘖打好基础。二是严把叶龄跟踪关。结合水稻“三化两管”生产模式,全面启动叶龄跟踪工作,在全场范围内建立60处叶龄跟踪观测点,设立叶龄跟踪指示牌,科学指导种植户“因苗施策”,促进水稻健康成长。三是严把病虫防控关。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水田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指导,坚决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根据农时节点,及时施用返青肥、分蘖肥,促进水稻早返青、早分蘖、多分蘖,减少病虫害发生。四是严把技术培训关。依托农业拉练、田间课堂、网络课堂、“一站式”培训基地等方式,大力推广水稻标准化管理模式以及本田管理好经验、好办法,全面提高本田管理水平。目前,农场共开展各类夏管培训10余次,为55.3万亩水稻丰产丰收夯实基础。(大兴农场  梁士超  刘思文)

前锋农场多举措提升本田管理水平促增收    一是严抓田间管理。农场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工作重心,全力推进水稻田间管理工作。建立水稻叶龄跟踪点60处、虫情监测点28处,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志愿者等成立14支“田间义诊志愿服务队”进区入户,掌控水稻生育进程及虫害情况,因地制宜“把脉开方”,科学指导种植户及时覆水护苗、喷施返青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并对种植户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解决,确保科技理论、实践运用相结合,综合预防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二是严抓环境建设。重点改善二抚路沿线及科技示范带沿线的农业生产环境,全力做好科技示范带池、埂、路、林、沟、房、树等环境治理工作,并由科技示范带向内延伸,通过入户发放宣传单、悬挂条幅、开展“田间课堂”等形式,引导种植户树立爱护农业环境的理念。同时,党员干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种植户对田间路、晒水池、水稻育秧棚区以及进排水渠的白色垃圾按照集中分类的方式进行收集,保证农业区域不受污染。此外,对地点临时房屋管理派专人监督进行卫生清理,确保生活区无杂物、物品摆放整齐。目前,农场开展全覆盖性的农业环境综合治理2次,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300余份,悬挂条幅24条。三是严抓农技服务。采取线上和现场培训相结合方式,开展新技术、新措施、新标准的业务知识培训,把现场会开到田间地头,培训落实到每一个种植户,增强科学种田的意识,掌握农业生产科学技能。目前,共组织开展农业生产综合拉练4次,线上培训3次,线下培训2次,累计培训7000余人次。(前锋农场 黄丹丹 徐永刚)

洪河农场标准“三提升”促旱作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播前整地标准提升。针对今年播期雨勤的实际,做好墒情管理。在播前进行封墒、保墒,使用大马力机车配备联合整地机,对土地进行旋耕起垄。15台大马力机车安装了北斗导航,提高整地标准,每天可高标准整地4500亩,通过科学整地、平地,减少水分流失,提高墒情,完成高标准导航起垄作业面积1万余亩。同时,对饱和超饱和有明水地块,进行疏导和排水作业。二是引墒、用墒促播种标准提升。对去年秋整地基础好、秋翻地、深松地、秋耙地地块,及时进行起垄、播种、镇压、喷药,保住墒情。对原茬地作业进程晚的,歇人不歇车,发挥机动车优势,做到夜间整地、白天播种,管理区统一指挥调度,按照地块作业条件实际调整机车,全场6万多亩旱田已全部落实作业机车。当地表温度稳定通过6℃时,指导种植户适时进行抢播。为提高作业效率,组织管理区技术人员对精量播种机种肥箱进行改装,增加携带量,减少停车次数,每天增加作业面积1500余亩。三是技术服务标准提升。在播种期,组织各管理区成立10个农业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强化技术指导,立足“抢”字,抓先进生产典型、挖先进机车组,加强宣传引导,帮助解决生产困难70余次,全面加快旱田播种进度,提高作业标准,确保播种工作高标准完成。(洪河农场  徐强)

八五九农场推广播后苗前松一犁技术节本增效    农场已经连续多年推广旱田播后苗前松一犁技术,该项技术是指在作物播种后及时进行深松放寒,提高地温,接纳了有效降雨,达到蓄水保墒目的,可提早作物出苗2-3天,为实现苗齐乃至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2021年,农场推广旱田播后苗前松一犁技术15.8万亩(其中玉米10.6万亩、大豆5.2万亩),效益按照玉米亩效益提升30元计算,预计实现增效318万元;大豆亩效益提升20元,预计实现增效104万元;推广此项技术,预计可实现总效益422万元。(八五九农场  金琦)

七星农场实施表土剥离保护黑土资源    农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保护、恢复和利用充分结合。对辖区内建三江粮库粮食现代物流项目表土剥离工程进行全程监管,并按照“谁用地、谁剥离”的原则,担起表土剥离再利用的主体责任,保证黑土有效利用。本次表土剥离面积21.6338公顷,表土剥离量预计达6.5万方。农场依据表土剥离实施方案和农业生产需要,计划将5万方土用于配置水稻育秧营养土,可供30万亩水稻育秧使用,缓解种植户育秧取土难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1.5万方土用于农场社区植被绿化使用。(七星农场 王云朋 徐  俊)

前进农场三项措施加强黑土地保护    一是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农场采取以肥料化应用为主,能源化、原料化为辅的原则,实现了水稻秸杆综合利用率100%。2020年秸秆还田面积65万亩,占总面积的86.7%,其他秸秆打包,交由炭基肥厂生物质炭化,生产生物质炭基肥再还田,实现小秸秆、高价值、大利用。二是持续推进“三减”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变量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减肥技术;“三减”示范面积达到42万亩。大力推行“休耕停水、工程换水、控灌节水”三项措施,加强对灌溉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实施水稻绿色原料全面积认证。三是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积极采取耕地保护、农机化建设、水利化建设、田间配套建设、农业信息化、农业生态建设6 类工程措施。争取国家资金,五年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等建设项目29个。投入资金3.1亿元,建设面积16.8万亩。(前进农场 孙帅)

前哨农场“稻草种土豆”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农场积极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不断探索大棚综合利用方式,开展了水稻育秧棚二次利用种植马铃薯技术示范项目。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项目的试验,包括小薯整薯播种、原种播种、种薯切块播种和原种种薯切块播种,摆放在床上后,上面覆盖20厘米稻草,既能够保证马铃薯顺利的长出苗,又可以保证阳光不透射到里面使马铃薯结的薯块变绿。稻草全程覆盖除了有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以外,还可以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马铃薯生育期内一般不需要施用农药和除草剂,可以达到安全、绿色、无公害目的。这种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的方法不仅成本低、易操作、不破坏床土,还可以为来年做床摆盘节省成本。目前,马铃薯种薯每亩成本在1750元左右,预计产量达到5000斤/亩。(前哨农场 谭禄 李佩林)

青龙山农场打好“三张牌”推动农业发展    一是打好管理牌,加强“统”的功能。坚持农业生产各项工作“能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充分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坚持“三三制”种植模式,合理确定长粒、圆粒、糯稻种植比例,重点以11片叶水稻为主栽品种。以市场需求和订单为导向,扩大绥粳18、龙粳57等八个优质特色品种的种植面积。统供以来解决长期困扰种植户的水稻早衰、早熟、低产等问题,使水稻单产由不足千斤到稳产600多公斤,年均增长3.5%。今年,农场种子、肥料统供和航化作业达到95%。二是打好科技牌,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垦区“特指性”讲话精神和集团“一体两翼”战略,强力推进“十大降本增效”措施,重点推广侧深施肥、分段收获、暗室叠盘等技术。打造千亩高标准农业示范区、97公里四条科技示范带和10处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常态化、常规化、常年化的综合管理。加快推进物联网项目完善和升级,推进农机数字化精准识别系统应用,引进GPS导航辅助直行20台套,卫星激光平地机8台套,全面推进数字农业、信息化农业、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三是打好基础牌,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农场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惠及种植户的重要措施,逐步实现沟、桥、路、涵通畅,达到“旱可灌、涝可排”的目标。今年,投资2862万元铺设田间砂石路37公里、疏通沟渠34公里、建水泥晒场4.5万平方米、建提水泵站9座、安装闸门自动启闭设备22台(套),推进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投资620万元补贴水稻割晒等抗灾机械,提升抗灾减灾能力。(青龙山农场 潘玉凤)

红卫农场高标准开展农机清洗入库工作   农场严格按照“全、齐、净、垫、涂、松、卸、封、美、好”十字方针对水稻插秧机统一进行清洗、检修、保养、入库,保证清洗合格一台、保养一台、高标准入库一台。同时,对封存机械进行减压卸载,涂油垫起,易损件进行维护检修,使春耕农机具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并组织管理区技术人员组成农机清洗入库服务队,分区分片对辖区内的春耕机械封存工作提供现场技术支持,确保种植户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对农机具进行清洗保养,预计5月底全面完成插秧机械清洗入库工作。(红卫农场  刘鹏飞)

【营销工作】

洪河农场开展“云端”劳动竞赛赋能营销工作   为充分发扬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发挥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鼓励员工“当好主人翁、建功北大荒”,洪河农场举办首届“电商达人”直播劳动竞赛活动,来自16个基层工会的40余名企业员工和群众将连续直播32场次。他们利用AAAAA洪河快手账号、抖音官方账号载体,通过宣传第一个现代化国营农场的文化形象、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东北专属湿地的风貌特征,进而向外界推介北大荒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建三江联牌产品及公司农副产品,极大的宣传了农场的对外形象。目前,农场快手账号粉丝好友达2.6万余人,发布97个线上作品,线上累计直播234场,观看人次共计13.5万人次,售出大米5100余斤、14种北大荒榜单产品、7种自营经济产品,累计收入5万余元。(洪河农场  赵爽 张志楠)

二道河农场“鹳乡”有机米进军绿色农产品市场   农场在已通过国家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体系认证的基础上,成为黑龙江省无公害产品与产地一体化示范基地。在原有的种植技术以及无公害种植下,鹳乡米建立了“全程可追溯系统”。生产基地采用摄像头全程监控,360度无死角,确保水稻没有化学农药残留。消费者可随时使用终端查询机、电脑、手机了解鹳乡系列米的源头、加工、包装及物流相关供应链的详细信息。全程可追溯系统让“鹳乡米”有了追踪溯源的“身份证”。2020年,“鹳乡”系列大米品牌成功与“建三江”品牌进行了联牌,提高了品牌知名度。线上投入20万元在万亩大地号建立了营销中心,组建了梓沐直播间,充分发挥“绿色智慧大厨房”作用,利用拼多多网上“鹳乡家园”销售平台、网络直播销售,不断丰富销售产品,提高了销售量。线下积极开发有机米订单市场,农场分别与江苏海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吉林省交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津三江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有机稻谷销售合同,实现订单销售454.4万元。(二道河农场 吴卫平)

八五九“乌苏里江”大米与海南省总代理正式签约  农场在海南省三亚市与海南粮贯五斗实业有限公司举行了“北大荒‘乌苏里江’大米海南省总代理”合作签约仪式。通过签约,双方确立“乌苏里江”品牌大米总代理的合作模式。农场借助该公司在海南省50余家商超、5家自营店、多所高校食堂餐饮供应等终端渠道优势销售“乌苏里江”大米,该公司每月采购额不低于200万元,年采购额不低于2400万元。通过合作使北大荒生态品牌“乌苏里江”大米实现销售模式创新,经营范围覆盖更广,为“乌苏里江”品牌大米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奠定了基础。(八五九农场  金琦)

【党史学习教育】

胜利“三驾齐驱”激活党史学习教育“神经末梢”  一是筑牢社区宣传“主阵地”,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农场各居民委党支部成立了党史宣讲专组,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定期宣传党史、新中国史。同时,以深入摸排、宣传讲解为载体,坚持做到红色故事进支部、进辖区、进居民家,向老党员们宣讲百年党史,讲述红色故事,赠送党史学习教育图书,引导党员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精心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运用好QQ、居民微信群、党员微信群等信息化媒体,加强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宣传。目前居民委开展宣讲教育已达70余次次,开展了帮助居民清理卫生、解决邻里纠纷、保农时促春耕等活动10余次。二是打造农户教育“小课堂”,让学习教育落地开花。农场党委选取政治站位高,综合素质强的党员骨干,组成宣讲队,以分片、分组的形式,深入田间地头,以“唠家常”的方式解读《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学习资料,并通过身边实例分析,解答心中疑惑,拉近干群距离。除党史学习教育外,党员干部了解群众实际需求,适时开设法律维权、农业种植等专题,确保学习内容贴近实际,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依托基层党小组,与党员“结对子”,搭建起老、弱、病、残党员、群众的流动课堂,大力开展送学上门,确保学习教育“一个也不落下”。通过流动课堂,已开展田间地头宣讲23次。三是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让红色力量持续激荡。农场党委深挖红色志愿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开展了“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好事”主题志愿服务,并衍生出“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团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服务队”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4支队伍,他们沉到基层一线,解决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志愿组队”已经扩大到百余人,先后开展了30余次志愿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200余件/次。(胜利农场 汪希凤 刘珊珊)

勤得利农场多维课堂奏响党史学习教育“四部曲”  一是红色课堂“集中学”,奏响“主题曲”。充分利用党史红色资源,以“学党史、忆初心、强党性”为主题,组织全场党员干部到农场的场史馆参观。目前458名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强化了党员身份意识、服务意识和先锋意识。巧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源打造“线上红色课堂”,组织全场各单位、管理区、社区党员开展“学党史 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84次,将每月5日、20日设为党员集中教育日,通过“线上线下”双引擎同时发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走心。二是流动课堂“助力学”,奏响“协奏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打造“党校流动课堂”,农场邀请北大荒集团党校教师到农场为党员干部宣讲1次。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带头组成11支党史教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党史精神”内核,为种植户上了37堂生动的党课。场直单位党员干部主动包片认领辖区党员群众上党课,真正实现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学党史”。关工委、团委深入学校、幼儿园,让红色党史教育活动走入班级、走入课堂,相继开展红色主题活动22次。为老党员、行动不便党员送学55次,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热”起来。三是创新课堂“灵活学”,奏响“交响曲”。坚持“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出彩”的理念,创新推出党史学习教育“天天读、日日学、时时记”常态化机制。在“大美勤得利”微信公众号推出《党史百年天天读》专栏,打造“不打烊的党史文库”。每日推送各级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新闻报道,目前已推送104篇。农场党史学习教育小组编撰推出《党史简报》8期,多举措推动形成了“党史学习常态化”的良好氛围。四是实践课堂“结合学”,奏响“进行曲”。以“组织+”“项目+”“党员+”三项运行机制,践行党史学习“结合文章”,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有效落地。落实2021年脱贫巩固大棚基地种植项目,通过“企业带动、党员参与”等方式落实大棚种植特色项目,32个党总支支部、514名党员干部带动因病致贫没有劳动能力的34户脱贫巩固户增加收入。开展全场党员干部参与的“大美勤得利建设”管理标准提升活动,开展各类环境治理活动53次。目前,全场各单位累计开展各类助农生产、涉民服务等百余次,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难题180余件。(勤得利农场  陈静)

鸭绿河聚焦“三个立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立足需求,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农场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班子成员建立工作台账,以不同身份深入基层“走流程”,亲身体验职工群众真实感受。深入实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做到首接负责、限时结办,解决职工利益问题26件。采取“清单”管理制度,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就业创业、民生服务等八个重点领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动真章、见实效,针对当前插秧工作实际成立了16支“110党员农机服务队”“120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基层党员干部解决春耕生产中的难题80余件,开展“党史力行、志愿有我”志愿服务140余次。二是立足项目,让更多红利惠及职工群众。推行“党支部+产业”“党小组+项目”“党员+先锋服务”,扶持职工发展特色种养。大力推行“双控一服务”,农场统购化肥9764吨、种子1700吨,采取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让种植户享受居家采购价低、质优的放心肥、放心种。本着“公司协调引导、种植户自愿选择、银行有序放贷”的原则,为全场职工群众办理贷款1.45亿元。三是立足资源,在变局中开新局。深入实施“党员挖潜创效”工程,依托绿粮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加强与粮食经营企业业务往来,采取订单种植、代收代储、储备供应等形式合作,鼓励种植户通过订单种植10.5万亩。用好域外经济资源,公司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基层党支部30余名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分别到勤得利、前锋等兄弟农场参观学习3次,将所学到的先进种植技术、科学管理模式等内容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100余次。(鸭绿河农场  李明芳 葛艳晶)

青龙山农场党史学习教育把握好“三个度”   一是服务发展有“力度”。农场紧紧围绕企业改革、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基层管理、窗口服务等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走流程”活动35次,并对发现的问题给出指导意见及时整改。同时,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服务小组,坚持以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基层召开解决问题现场办公会议12次,通过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及时帮助解决修整田间路、沟渠排水、苗床低温管理等实际问题45件次。二是志愿送暖有“温度”。广泛发动全场组建志愿服务队15支,汇集200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以主题实践、固定党日等形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环境整治、“送医入地头”“爱国卫生运动”“接种疫苗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三是宣传教育有“深度”。采取会议宣传和送教上门等多种学习教育宣传模式,利用“白桦林城青龙山”“聚焦青龙山”微信公众号发布深入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和具体举措,利用广播、电视播放红歌、红色故事、党员办实事报道等200余篇,广泛报道开展学习教育的工作动态、进展成效及热烈反响。在各类媒体已发布学习教育信息300余篇。(青龙山农场  潘玉凤)

七星农场“三大亮点”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一是观历史场馆。农场将场史馆打造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课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创新学习形式,将“四史”学习教育引入场史馆,利用100多张照片和大量文字,展示出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伟大奋斗的革命之路,通过党的非凡历史、农场艰苦奋斗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农场发展变迁,感悟建设功绩,激发奋进动力。二是走红色路线。农场以“总书记考察七星路线”为载体,在党员干部中发起了“重走总书记路线,重温总书记精神”活动,通过亲历现场、重温历史、学习讨论等形式,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垦区“特指性”讲话精神上来。三是听党的故事。农场邀请老党员、老垦荒、党组织书记、大学生党员组成宣讲团,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使其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深刻把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内容。通过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使全场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力量。(七星农场 吴易霞)

创业农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一是靠前部署、组织有力。采取“党委统揽、主官挂帅”的学习模式。要求各党支部第一时间学习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研究部署学习教育活动,第一时间发出动员号令,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各党支部建设的硬指标,明确各党支部书记的“第一责任”。二是先学先悟、筑牢根基。以“动员令”为号令,吹响“先学一步、先悟一层”的号角,各党支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下发党史知识应知应会和推荐书目,在坚持好“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传统教育手段的基础上,自主开展“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学党史、悟初心”等主题交流研讨,并持续用好“学习强国”App 等平台,加强理论灌输和学用结合,为活动开展提供思想指引、打下理论基础。三是多措并举、创新形式。以理论学习为“主阵地”,各党支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场史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广大党员亲身参与到党的奋斗历程中,真切感悟党的精神,增进信仰认同。(创业农场 庄明哲)

本期编辑:姜艳芹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