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08月12日 08:40
来源:创业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刘显爽
点击量:
本网讯(刘雪 刘显爽)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全力推进“三大一航母”建设,创业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全面发力,以“科技赋能、服务下沉”为核心,通过强化示范引领、推动技术落地、建强服务团队,为农场农业发展筑牢根基,为农业强省建设贡献北大荒力量。
强化基地示范引领,打造“看得见、学得会、见成效”的样板田。作为农场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沿阵地”,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始终将示范引领作为技术服务的重要抓手。依托60亩核心试验示范田,划分为品种展示、肥效对比、绿色防控、单产提升等功能区,集中展示垦川102、垦川糯135等垦丰种业自主研发品种与农场主栽品种在抗逆性、丰产性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差异;对比测试不同品牌肥料采用测深施肥技术的肥效,重点呈现各品牌肥料在养分释放速率、作物吸收利用率上的差异;示范水稻病虫草害采用生物与化学联合防治的应用效果,同时针对水稻除草剂药害缓解开展专项试验,尤其聚焦插秧后二次封闭和茎叶处理中易产生的药害问题。通过对比种植、现场观摩、实景讲解等,即为农场筛选适配水稻品种、高性价比肥料提供直观依据,也为农户精准开展病虫害防治、高效缓解药害、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可复制的实操范例。
推进技术落地见效,打通“从实验室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技术再好,落不了地也是空谈。”这是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工作准则。为让先进技术真正扎根田间地头,中心构建了“试验—推广—跟踪”全链条服务机制,确保技术“学得会、用的好、效果显”。在技术筛选环节,通过与北大荒研究院、省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等单位共建院校企科技创新联合体,结合农场的土壤特性、气候条件、产业发展等因素,因地制宜筛选出适合本地水稻生产的新质育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优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等6项主推技术。针对技术落地中的“痛点”,创新构建“三包”工作机制,组织8名技术特派员包管理区、包技术、包业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菜式”精准服务,有效提升了农户科学种植水平,更为农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技术根基。
提升技术团队指导能力,锻造“懂技术、接地气”的服务尖兵。“技术团队是服务网的‘神经末梢’,只有自身硬,才能服务好。”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始终把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内培外引、实战练兵”,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场、知农户”的技术服务团队。为提升技术团队专业能力,持续深化与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农垦科学院等单位的产学研协同合作,依托其资源优势,每年选派3-4名技术骨干参加进修培训,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在推行“技术人员包片责任制”的同时,需同步开展相关试验项目,详细记录服务全流程、撰写试验报告和技术总结。从田间发现问题到制定方案、落地解决的全程实践,推动技术人员将地头积累的实战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技术规范和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既提升了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农场水稻产业技术推广提供了更精准的支撑。
从示范田到地号田,从室验室到黑土地,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以技术服务为纽带,将科技力量源源不断注入水稻生产的各环节。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拓展服务半径、创新服务模式,让技术服务网越织越密,为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一审:冯金明
二审:高鹏飞
三审:任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