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江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 聚焦三江
以一域之光为企业添彩

时间:2023年06月02日 09:48

来源:建三江分公司

作者:冯金明

点击量:

——建三江分公司工会五年工作巡礼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建三江以来,建三江分公司工会牢记嘱托,充分发挥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 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架起了企业和职工沟通的桥梁,以一域之光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彩。工会成为广大职工贴心的“娘家人”,职工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更感受到了来自心底的温暖。

宣传教育——

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分公司工会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先后组织召开了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传达十七大精神专题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建三江讲话精神劳模职工代表座谈会,深入实施“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四史”“四德”教育,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激发广大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举办了“赏冰乐雪”、全民健身月、棋类球类比赛活动,举办了建三江管理局第四届职工运动会,承办了垦区“丰收杯”乒乓球比赛。全总文工团“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主题演出走进建三江。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职工群众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管理局工会荣获2014-2017年度“黑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建三江(分公司)工会荣获全国第七、第八、第九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1个职工书屋荣获“全国工会最美职工书屋”荣誉称号。

发扬民主——

提升维权服务水平

维权服务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

分公司工会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了职代会制度、民主议事会制度、职工代表述职制度和职工代表补贴制度等,开展集体协商签订“两合同一协议”,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实现职代会网上联审汇签、集体合同、职工代表培训、述职测评、职工代表补贴、职工代表民主评议干部、联审整改意见回馈、职代会票决、职工代表巡视制度9个百分百。

把传统公开模式与数字化公开相结合,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方式,实施“三栏、二区、一站式”公开模式。归纳总结出了“1134公开工作方法,1:即一个平台(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1:即一张网(互联网)、3:即三个终端(微信客户端、网站客户端、手机APP)4:即四项保障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工作责任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新格局,保障了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七星农场民情接待室实行了点题式公开。40名管理区主任、书记定期在民情接待室开展民情接待日活动,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群众。2020年黑龙江省七星农场被授予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2022年,分公司工会在创业农场和七星农场工会创建“五师一室”工作室试点,目前共有志愿者78人。

筑梦匠心——

打造新时代“工匠摇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分公司工会坚持以“五个百万”劳动和技能竞赛为载体,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带领职工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三大一航母”建设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深化竞赛主题、丰富竞赛内容、拓宽竞赛领域、创新竞赛形式,分公司工会根据农业生产时间节点、内容合理规划各生产环节的竞赛活动,以“场、区、站”为主体,横向“点、线、面”相结合,纵向“春播、夏管、秋收、冬销”相贯通,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涌现出一大批黑土能人。

在岗位技能竞赛中,七星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晓辉,在寒地水稻“三化两管”模式的基础上,组装形成了三江地区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累计推广实用新技术29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

八五九农场农机工人梁庆军,代表垦区参加全省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水稻开镰庆丰收”竞赛,获得省“最佳水稻收割农民”二等奖。

青龙山灌区职工姜旺、汤晓波参加“2020年全省水利行业《泵站运行工》职业技能竞赛”,分别获得全省第一名、第三名。

在节能减排竞赛中,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二道河农场副场长暴勇自主研发了“水稻旱平免提浆”技术,每亩节水50-60m³,节本增效达到100-110元/亩,秸杆全面禁烧,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打好蓝天保卫战。

七星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化验室主任金立军和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出的水稻“控氮、降磷、增钾”施肥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1023万亩,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了5.2%,亩节约肥料1.05公斤。被授予“全国绿色生态工匠”称号。

在“五小”创新竞赛中,全国劳动模范红卫农场农业科长何培雄,先后进行了6项发明创造和8项技术改装,取得专利3项,转化科技成果12项,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20余项,每年累计为种植户节本增收近300余万元,2022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殊荣。

七星农场把“五个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贯穿农业各环节、全过程,被授予“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七星农场社区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荣誉称号。

2022年,分公司承办了由省农业水利气象工会、北大荒集团工会联合主办的“数字赋能北大荒智慧春耕稳粮仓”劳动和技能竞赛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新华网客户端“我为祖国种好粮”同步云直播,总观看人数达到101万人次。

人人当先锋,个个做模范,一砖一瓦,一沙一石,都凝聚着建三江职工的智慧、汗水和热情。

五年来,共有25个集体、29人受省、国家表彰,其中:2个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人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5人荣获“省级劳动模范”称号,3人荣获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绿色生态工匠”、“龙江工匠”、“龙江巾帼工匠”称号,1人荣获首届“龙江最美劳动者”称号。

精准帮扶——

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

分公司工会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两个巩固、三个保障、四个不减”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产业振兴相衔接。各基层工会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把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有的单位让脱贫巩固户认领水稻育秧大棚,通过二次开发利用发展特色经济,平均每栋大棚年均增收约计2000元左右。有的单位通过设立扶贫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到下属企业融资入股,每年以一定比例返利给脱贫巩固户。有的单位通过以地、以岗等方式巩固脱贫成果。分公司每年拿出近40万元为局直地区低收入户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五年来,分公司共投入扶贫资金3400余万元,参加扶贫党员干部4003人次,结成扶贫对子1922对,动员党员、大户出让土地10554亩。2018年末实现全部稳定脱贫。2022年底,建档立卡的737户、1264人实现人均纯收入1.7万元。垦区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和全国农垦扶贫产业示范交流现场会在建三江召开。

分公司工会还把特色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有效手段。共发展暖棚190栋,冷棚552栋,虾稻1300亩、蟹稻14241亩、鳅稻5570亩,拉动587名职工自主创业。

夯实根基——

高标准建设“职工之家”

分公司工会始终坚持“建会、建制、建家”有机统一,以“六有”为标准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2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有场处级工会23个、基层工会303个、工会小组847个,建设“爱心驿站网点”“劳动者港湾”63个。15个农场及直属基层工会累计投入经费近600万元,高标准建设“职工之家”。建三江分公司二道河、浓江农场有限公司工会和青龙山灌区管理站、中心幼儿园工会四个单位被授予2022年黑龙江省“创新职工之家”称号。

展臂怀拥凌云梦,望尽天涯志亦高。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面向未来,分公司工会将牢牢把握群众性这个根本特点,深入实施“学习强会、强企有我、治企有责、兴企有为、效能提升”五大专项行动,培养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踏上“二次创业”新征程,推进“中国绿色米都”向“中国现代农业之都”跃升,争当农业强国建设的“排头兵”,以崭新的业绩和更大的作为,为“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争光添彩!(张海波  梁 华)


  • 建三江党建

    微信公众平台

  • 建三江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